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媒体报道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瞭望》新闻周刊:下一代科学家的答卷

2012-08-27《瞭望》新闻周刊本文被阅读过9745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中国的“90后”甚至“00后”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为破解“钱学森之问”提供了一种答案。

  虽然还是稚气未脱的面孔,但三位高二女生发明的超薄打印机的创意成熟度令评委叹服:无需墨盒和打印头,不足汉堡包大小的方盒子,神奇地传递出手机里的照片——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新型超薄打印设备的展台前,有点挤。

  “光热敏复合型打印技术是她们首次提出的”,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特尔“英才奖”评委秦莉语气激动。

  300元——这个神奇“打印机”开发的成本价,吸引着“风投”们的追逐,已经有人开始向女孩们打探发明专利事宜。

  “我们大吃了一顿”,来自成都市第七中学的龚杪昕等三位同学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成功研制出热紫外打印纸当天,她们这样犒劳自己。

  两年前,她们的同校师兄、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英特尔“英才奖”的三位男生,代表中国参加了全球最大的高中生科学竞赛——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以下简称“英特尔大赛”),他们收获的“大餐”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交流,甚至被美国高等名校优先录取。

  走近“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条中国青少年的创新之路展现在记者面前。在这里,“下一代”科学家们以自己的发明,探寻着中国引进创新实践的路径。

  三位喜欢观察蚂蚁的上海女孩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她们的课题“蚂蚁筑巢及其在巢穴内行为的初步探究”获得评委的较高评分。用冻土切片方式研究蚂蚁筑巢内部结构,缘于组员王啸天看病拍CT片的启示。“这种热情是我们需要看到和鼓励的。”本次赛事中值得期待的奖项“英才奖”的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窦非,师从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保尔·格林哥德(Paul Greengard)教授,据他估计英才奖的评判中,创新能力的评判占到评分的30%到40%。、

  未来的科学家

  1979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即今天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而将这一大赛的选手引荐给世界,则要追溯到2000年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协合作,首次赞助中国学生参加英特尔大赛,至今已有365名中国学生(包括港澳地区学生)的228个项目参加了比赛并赢得了219个奖项。

  8月6日,刚刚获得“英才奖”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学生蒋雨惜,第一时间拨通外婆的电话。“我就是想发现能治疗肺癌的天然产物和药物植物。”坐在本刊记者对面的她,眼睛有点红,显然刚刚哭过。两年前,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的外婆,开始服用治疗肺癌的进口药品,550元一粒的药片、一年几十万元的高额药费,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都难以承担的重负。

  外婆的肺病激发了蒋雨惜研究的动力,从高一到高二,她花费两年的时间探索替代药物的植物的秘密。“她将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生物学检测手段结合起来,符合国际上药物筛选常规做法。”窦非告诉本刊记者,研究以抗肺癌药物易瑞沙作为模板分子,采用计算机分子相似性搜索和生物活性测试方法,发现6个黄酮类天然产物有较好的抑制肺癌靶点。评委普遍看好这一独创的科学思路,冲击明年5月的英特尔大赛,获胜把握很大。

  去年,同样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段沛妍也是因为爷爷的糖尿病开始钻研地黄,并凭借“地黄抗糖尿病有效成分的作用初探”获得英特尔大赛生物化学一等奖,通过保送最终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需要有创新型教师,蒋雨惜的获奖离不开辅导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学校和相关辅导员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不断探索,也因此荣获英特尔“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和“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

  王月麟,北京101中学的高二男生,坦言自己参赛就是冲着明年的英特尔大赛来的。本刊记者在展台遇见他,自称“未来科学家”的他告诉记者,在初三去北京郊区游玩时,他发现能源植物的单独开垦占了大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经过一年的文献查阅,“能源植物与玉米套种对土壤及微生物的影响”的课题浮出脑海,“将美国现代植物和中国古老套种技术结合起来做”成为他未来的科研目标。

  明年5月举办的英特尔大赛,将使王月麟面临高考和大赛的冲突,但他对此胸有成竹。“我要参赛,不管获不获奖。”他告诉本刊记者,如果获奖,可以和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他对此十分期盼。他最想问的问题是:你们怎么那么厉害,中国差距在哪里?

  中国学生创新能力得分不低

  “中国学生正在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在不断和评委的交流中,本刊记者发现,面对严苛的创新能力指标评测,中国学生得分不低。参加过3次英特尔大赛评奖的评委窦非说,创新最主要有两部分:“想得到”和“做出来”,这两项也是最考验原创性和创新性的。中国学生的第二部分“做出来”能力很强,差距在于第一部分的“想得到”,评委更希望看到对新生事物探索的热情。

  被本次评委评价为“最具科学家范儿”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的胡宸章同学,其言谈举止已超出他16岁的年龄:“严格来说,我不是定制选题,而是因为我自己需要用这样一个东西,然后上网一搜没有,我就做了一个。”胡宸章的课题“三维演示文稿软件GLPOINT还没推出,便受到各类中小学校的追捧,纷纷邀请示范。

  胡宸章说:“我未来的工作量还很大,可能也不仅仅是因为英特尔大赛。即使颗粒无收的话,我也会继续去做这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意义已经是不同于一般的项目了,我会继续去完善的。”

  “探索”节目披露,科学家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热泉中发现了一种真菌——炭可菌,这给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肖萌以启示,这次他带来了“一种真菌对常用除草剂‘都尔’的高效降解”课题。

  与科普节目对学生的吸引和启发相反,学校知识在科学实验中的苍白令学生们困惑。“学校知识远远不够,而且也没有专门的科技课程。”肖萌从搞科研的爷爷那里找来了尘封20年的文献查阅,蚂蚁巢穴行为研究者之一的王静怡则求助于搞工程学的爸爸。

  “给我们一个位子!”前来参加比赛的科技辅导员向本刊记者呼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表示,由于科技创新通常跟学校考试结果没有必然的关联,所以,学校的资源以及学校对科技教师的关注都相应在打折扣。这些科技辅导员通常是在无任何薪酬的情况下,在课外帮助、辅导孩子们的科技活动,而评职称等相应的“好事”却总是将他们排在最后。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切实把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有赖于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屈一平)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