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工作动态 > 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助我成长——我的“英才”之旅

8月15日,英才计划数学学科工作委员会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调研“英才计划”数学学科学生培养工作。调研座谈会上英才学生与大家分享了参与“英才计划”的“英才”之旅,深切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介绍了自己的收获体会。他们的真情实感、体会心得相信会对所有参加英才计划的学生有所启发,特摘录发布。

“英才计划”助力我们发现数学之美

哈尔滨第三中学 胡鸿源

……

清晰地记得,我的导师吴勃英教授及团队赠送我们《什么是数学》,让我们发现数学之美,赠送我们哈工大的纪念书签,上面镌刻下的工大精神我们没有一刻忘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让我们甚为感动的是,教授在百忙之中,详细手写解题过程,拍照发给我们。他们平易近人的性格、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外,教授们还注重提高我们抗挫折能力,并帮助我们规划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工作之余,教授们还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秉烛夜谈,指导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战胜困难。

“英才计划”一年期的培养,让我的学习更加体系化,思想更加成熟,使得综合成绩稳定在学年前五,获得了生物竞赛省一和数学、物理竞赛省二等奖。但更重要的是下面这无价的收获:

一是拥有了更加宽阔的学科视野。之前囿于高中的知识储备,对数学的理解非常狭窄。但英才计划的活动彻底打破了我对数学的旧有认知。原来数学不仅仅是每天接触的几何、代数、组合、数论。还有拓扑、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等等25个一级分支。另外非欧几何、δ函数、傅里叶变换…这些全新的概念和理解彻底刷新了我们的三观,使我们对数学永葆敬畏之心。虽然其中很多道理,目前并不能把它说清楚,但这至少留给我们一个让人充满无穷憧憬和期待的远方。

二是学会了更加深刻地理性思考。老师常常引导我们去探索简单问题背后的机理,鼓励我们着重琢磨思考的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等价结论?有没有掌握核心科技?与哪些知识、数学思想或者经验的联系启发你想到这种方法?能一题多解吗?有坑吗?算法能优化吗?如果条件不够锐利怎么办? 因果能调换吗?……

三是获得了更加扎实的基本功底。有时候,出于效率和功利的目的,我们往往会超前学习更强的方法,如基本不等式和柯西的配凑技巧还没有熟练,就把琴生和拉格朗日乘子当成第一手段,这会导致代数基本功的缺失。而老师特别注意培养我们深深扎根于现阶段的知识手段,练精练透,充分发挥初等方法的威力,而不是先入为主、牛刀杀鸡般地学习高级方法解决小问题。

老师要求我们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摸清知识的脉络,比如各个公理、定理、定义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定理的前提条件。虽然高考对这部分并不严格要求,以至于“函数连续即可导”“余弦定理可代替勾股定理”这样的严重错误不会带来实质性失分,但是这对我们日后建立严谨的、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有着相当重要深远的意义。

此外,英才计划让我们提前感受并适应大学讨论班式的学习模式,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完成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并能自己提出问题,查询资料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把探究结果应用到学科交叉领域,比如,1-1/2+1/3-1/4+……的问题,就成功用到了双导体球壳电容以及双平行板电偶极的无穷电像求解上,让数学枝干开出了物理的花。

以上是我一年来沉甸甸的收获,而今天,借此机会,向英才计划委员会和吴勃英教授团队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老师为学之严谨、为人之担当是我刻苦追求的榜样,他们教会我们如何用智慧支撑,用学识浇筑,用品德扬帆,用修养护航,他们鼓励我们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少点浮躁,多点情怀,他们引导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愿意为之倾注一生心血的事业,从此,信仰不再是山的那一边;理想,不再是遥远的地平线。我们愿意用不懈的晨钟暮鼓,向梦想无畏地追逐,自迩而远,自卑而高,请相信,我们终将领略难寻的风景,实现最美的初衷。

非常感谢英才计划,并祝愿她越办越好!

轻松上路 数学离我并不遥远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沙雨桐

……

英才计划致力于培养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具有科学潜质的中学生。这里,聚集着众多精英,势必会发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这里充满着神秘与未知,让初来乍到的我不禁有些不适应。然而,是导师在此时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在此后的学习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见面之初,导师的和蔼让我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些,但我在这个大神云集的地方还是有些胆怯。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彻底消除了我的顾虑。导师并没有直接与我们研讨课题,而是和我们谈了谈“心态”这两个字。做题需要一种正确的心态。既不能过于自卑,缺乏自信;同时也不能过于自满,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一切研究的前提都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急躁蒙蔽了双眼,亦或被怯懦牵住了前进的脚步。我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数学离我并不遥远,放下心中的包袱,我可以做的更好。导师的话点醒了我,让我轻松上路,走上渐渐明亮的数学之路。

以后的日子里,导师又与我们讨论了一些数学方法。技巧,也就是常规的“套路”,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题目内游刃有余,但是一旦跳出所学范围,无论如何努力,也只是一味的碰壁。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发现套路后的知识的能力,才是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秘诀。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的核心都是知识,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又何谈探索与创新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中老师的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基础是关键,这句箴言必将使我获益,并激励我发现更多做题技巧。学习数学的决心仿佛又坚定了许多……

转眼间,大半年的时光已经过去,我也有了许多收获。首先,要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努力创新。创新是思维的突破,是不断的探索进取。尽管我们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但经过反复的理解和厚重的积淀,用反复的实践去验证可能性,沉下心来未知一定会成为可能。再者,要形成缜密的思维习惯以及谨慎的做题态度。对每一个问题都不能想当然,因为做一道题,就是在编制一张思维网络,每一步证明都容不得些许懈怠,才能将思维推进下去。养成思维缜密,谨慎做题的习惯,也同样会在其他的学科上获得益处。

时间过的飞快,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与导师及同学去探究更多有趣的问题。

衷心感谢英才计划给了我这个提升自我的平台,更感谢每一位导师的付出,让我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感谢英才 感恩师长 到北大数院继续学习数学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黄桢

……

我是在2015年年初,经过孙杰宝老师的面试,有幸入选2014-2015年度英才计划数学学科的培养计划,师从吴勃英教授。吴老师给我们创造了非常自由的学习空间:因为在工大有各个方向的讨论班,而且还有组会,我们会定期汇报自己的工作;吴老师以及英才计划这个平台也给我们提供各种资源,我们愿意研究什么,吴老师就会给我们推荐相关方向的老师。

因为我本身对于数学学科就非常热爱,因此,在英才计划这个平台上,可谓是如鱼得水,获益匪浅。我在高中阶段除了很好的完成了校内的学习(因为当时申报英才计划就需要在学校内的排名靠前,当时我的排名就是第一,当然高中三年我的综合排名是第三)之外,积极地参与到了竞赛当中。我高二时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省一等奖,并进入省队,在当年的第31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得了二等奖,也就是银牌。在第二年的联赛中,我再一次冲进了省队,并在当年(也就是去年)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获得了一等奖(也是金牌)。也正是由于我的竞赛经历:高二的银牌,高三的金牌,我获得了北京大学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当然,当时由于我的竞赛成绩和综合排名,我也有别的高校和许多其他的专业可以选择,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到北大数院继续学习数学。

我觉得英才计划对于我来说:它让我这个将来有志于在本科学习数学的学生更早地见识了大学数学,抑或说是更加广阔的数学。通过英才计划让我明白,真正的数学学习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者是数学工具的应用。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老师只需要给你一个课题或者是方向,剩下的事情是你自己翻书翻文献通过自学并且深入思考得到的。因为现在互联网很发达,自学成本很低,很方便,效率也很高。这种模式,也帮助了我这种初中没有任何数学竞赛基础的学生,在高中的竞赛活动中,靠自己的努力,和那些其他省份基础雄厚、开始学竞赛很早的同学竞争,一点点赶上,甚至超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比如说学竞赛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会到外国的网站上找题做,找书看。我觉得如果没有英才计划这段经历,那么为了学习一个知识,自己去找英文的文献,这是难以想象的。再比如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就是参与到吴老师的大学生的讨论班里。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极其别开生面的,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或者说,我觉得英才计划让我完成了更早地完成了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从应用到思考的转变,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我记得吴老师说过三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第一,她曾经说:“因为你年龄小,比同年级的同学们小了两岁,所以你最需要尽可能地和各种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学长请教、讨论,甚至是闲聊。”因此在我学竞赛的过程中,每次遇到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专家,我都尽可能的主动和他们攀谈交流;第二,她曾经说:“我最高兴的不是你得了金牌,抑或是和北大签约,我最高兴的是你选择继续学数学,到中国最好的数学科学学院去学习。”我觉得这是我的爱好所在,也是我所奋斗的目标。第三,她说:“英才计划培养期只有一年,但是即使你毕业了,任何时候你需要帮助,英才计划这个平台都会给你提供你需要的资源。”这让我非常的感动。在高三的下学期,(当时已经英才计划毕业一年有余了),经过吴老师的安排,我就经常来哈工大的二校区听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的课。比如说我就听了将近一个学期的郭志昌老师的数学分析习题课。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对我的大学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对我个人的水平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所以我想说,谢谢吴老师以及她团队中所有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也谢谢英才计划和哈工大这个平台。

当然,我也要感谢我的母校。因为我在哈三中,所以才能得到这个机会。我也要感谢细致认真的孙杰宝老师,和我经常大半夜发微信叨扰的郭志昌老师。最该感谢的当然是百忙之中一直不忘关心我的吴勃英老师。人生最大的运气就是有人带你走向更高的平台。大约半个月之后,我就会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报到,成为一名大一的新生。我在这里获得的一切,都将帮助我在北大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请老师们放心,我会让所有认识我的人在我身上看到,我称得上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八个字的校训。我相信我在这里获得的收获,一定能帮助我在北大,在那更广阔的天地,有一番更美好的收获,谢谢大家。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