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媒体报道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文汇app】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让学生体会纯粹的科学的美

2016-08-16文汇app本文被阅读过9045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今天,正在上海举行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入到公开展示和评审阶段,记者在采访发现,从为了比赛结果而创新,到纯粹体验科学的美,如今学生的科创少了些许功利心。在今天举行的“科教论坛”上,专家也表示,中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中国学生的“专精”,但“融合、实践、协作、交流”却无法提升,中国需要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缩写),也需要作为STEM教育展示与选拔平台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老师,你不觉得这个证明很美吗?

  “这几年,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不少学生做研究开始变得不那么功利,就是为了体会纯粹的科学的美。”在论坛中,上海交大附中科技指导老师彭禹颇有感触地说,最近,他带教的两个学生参加了今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的预选赛,其中有一位学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非欧几何下多点等距离点集的证明”。参赛前,彭禹绞尽脑汁希望和学生一起包装下这个课题,努力把研究往实用性上靠,比如是否可用在导航或空间变形的计算上,但学生始终对这样的包装不满意。后来,彭禹最终决定放弃,“什么都不加了,你就是完成了一个证明。”

  “我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这样证明这道题的人,你很难说这个研究有多大用处,比赛也不一定能拿奖,这些都不是我最在意的,我最关心的就是我能否把它做出来,老师,你不觉得这个证明很美吗?”听完学生的话,彭禹才意识到,指导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这样的学生不那么孤独,帮助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在今天的作品公开展示现场,上海建平中学高二学生陈小敏的课题是关于城市阅读空间的改造,针对上海实体书店运营窘境的现象,她研究了实体书店空间利用情况和难以为继的关联因素,“这个课题我整整做了两年,感觉很开心,尽管研究有些稚嫩,但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掌握了论文写作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陈小敏坦言,尽管现在高考科技竞赛加分逐步取消,但她依然坚信,经历了2年科创的“洗礼”让未来的自己更有信心。

  参加过科创大赛的学生创造性强

  科技创新大赛能否选拔出优秀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今天的“科教论坛”中,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透露了一组数据,他所在的团队曾对1075名高中生进行了测量与调查,发现参加过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中学生在人格特质上与普通学生以及参加学科竞赛的中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更强的创造性,显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功能是有效的。

  尽管科技竞赛在培养国内青少年创新人才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友群坦言,由于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评价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各高校尤其是C9等顶尖名校相对更认可学科竞赛,而并不十分认可科技竞赛的价值。该团队还对某985高校的293名大学生所进行的各类竞赛知晓度的调查,受访者对创新大赛的知晓率要远远低于学科奥赛。

  在任友群看来,有一部分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优秀的科技竞赛人才,他们的特长(比如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等出色)不同于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这样单科竞赛中分科成绩出色的学科竞赛人才,这类特长恰恰并不是目前高考的分科考试能够测试出来的。而另一方面,在应对日常学业考试方面,科技竞赛人才明显弱于学科竞赛人才,即便与普通学生相比也不占优势。

  有专家直言,原来的高考科技竞赛加分制度虽然存在问题,但为这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通道,而自从高考“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后,这扇门正在关闭。“虽然以前加分环节中存在不正之风,但目前这种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的改革措施,无疑会让我们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对此,任友群建议,要将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纳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同时将创新能力评价纳入招生考试范畴,给予一流大学更大招生自主权。

(作者:钱钰)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