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精彩纷呈的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成都全市陆续上演,各区(市)县科协、市级学会,通过一场场精彩的科普盛宴,带大家轻启科学梦想,共赴知识盛宴之约。
01 武侯区

9月16日,“2025年成都市武侯区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

活动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CTC早期临床研究病房表演了科普情景剧《药有希望》,以生动剧情传递医药科研知识;科普魔术秀《神灯奇妙夜》和“科学美空间”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的场景推介,则通过互动体验增强科普趣味性与公众参与感,真正实现“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的科普宗旨。嘉宾与观众还共同参观了四川大学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观赏馆内8万余件文物和98万余份动植物标本,畅享科学与人文的视觉盛宴。

室外展区同步启动“AI城市科学节”,围绕“人工智能+,体验未来”设置六大互动板块,涵盖AI研发、产业升级、消费服务、民生治理及国际合作。市民通过AI导览、数字分身、人机对话、机器人协作等项目,零距离感受前沿科技。
据悉,科普月期间,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武侯区还将举办多场社区科普讲堂和“科普进园区”活动,推动与沙坪坝区在科普资源、人才和平台方面的互通共享,预计惠及群众数万人。
02 龙泉驿区
9月16日下午,2025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首届工业科普博览会启幕。

活动现场举行了龙泉驿区工业科普研学联盟签约仪式,联盟将共同推动产业资源科普化,开展研学课程开发、场景共建和人才共育,助力“产教融合、科普惠民”,以工业带科普、以科普带研学、以研学增知识促消费。

在科学小记者代表的共同见证下,《龙泉驿区工业科普研学地图》正式发布。地图系统整合区内重点企业、科普基地、高校和文旅资源,设计多条主题研学路线,囊括服装工艺、无人机、智能制造、自然科普等丰富主题,实现“一图在手、畅学龙泉”。
现场还设置了“未来产业大畅想”互动体验课堂、“科创龙泉驿·幸福品质城”科技生活展、“未来城市大智慧”专家对谈环节。
03 都江堰市

9月16日下午,2025年都江堰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成都东软学院拉开帷幕。
“深淘滩,低作堰,快告诉世界……”在现场表演《岷水安澜》中,“李冰”穿越至现代,惊叹于千年水利工程满满的科技感。

“在圈养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工作中,我们首次通过AI技术,成功实现了对大熊猫行为声音特征的快速自动识别!”作为当天的活动重头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与四川大学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与AI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成果;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员张可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发展与行业应用》的主题报告。

据了解,2025年都江堰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将重点开展水利科学传承、生态自然科普、科技民生科普、全民科普文化4项行动,通过“小小工程师研学”“国宝守护我能行” “亲子共读科普绘本”等全民科普活动深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04 成都市科普作协
近日,成都市科普作协全国科普月“急救进社区、急救进校园”活动在成都大学公众急救科普基地举行。活动现场,成都市科普作协专家服务团专家、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何荷带领急救科普分队,面向近200名小朋友,分批开展了以“小小急救侠”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活动中,专家们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从听讲解、看示范,到触摸道具,再到上手练习,为孩子们详细讲解和示范了异物窒息解救、烫伤处理、犬咬伤处理以及受伤包扎等急救知识。
此外,活动还通过“理论讲解 + 手把手实操演练”的模式,向广大市民生动普及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等急救技能。专家们耐心解答市民关于突发意外处置的疑问,让市民以更直观的方式掌握必备急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