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落幕!“共和国的脊梁”四川汇演让科学家精神闪耀巴蜀
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七部门共同主办,四川省科协等部门承办的2025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 四川汇演活动圆满落幕。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毕德显》《雕虫沧桑》《罗阳》《嘉木留芳》《大国之蓝》《大地之光》六部精品剧目先后走进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川内高校,累计吸引超2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引发热烈反响。
盛大启幕:《毕德显》拉开精神洗礼序幕
9月23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 四川汇演活动在西南石油大学正式启动,现场为四川省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授旗,首演剧目《毕德显》于当晚成功展演。

《毕德显》剧照。
《毕德显》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作,以 “科学救国” 为主线,再现了中国雷达与通信技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毕德显留洋归国、开创事业、培育人才的壮阔人生。受邀高校师生与科技工作者代表共同观演,现场观众纷纷感慨:“话剧以生动的舞台语言,将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坚韧意志、创新思维等一一呈现。将科学家事迹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能看见的场景、能共情的情绪,让科学家精神真正实现了可感可触。”
多地展演:五部剧目共同传递科学家精神
首演结束后,《雕虫沧桑》《罗阳》《嘉木留芳》《大国之蓝》《大地之光》等五部精品剧目接续在川登场。
9月25日,四川农业大学体育馆内座无虚席,《雕虫沧桑》在此上演。该剧以双时空叙事再现昆虫学家、“蝶神”周尧的一生:从意大利留学时立下科研报国志,到抗战时期投笔从戎,再到建国后扎根西北研究昆虫。剧中周尧学农爱农的情怀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观众,120分钟的演出数次引发全场掌声。

《雕虫沧桑》剧照。
10月11日,两场演出同步绽放: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迎来《罗阳》专场,再现了歼-15舰载机总指挥罗阳的传奇一生,生动诠释了以罗阳为代表的航空人“把一生献给祖国航空事业”的坚定信念;四川轻化工大学上演的《嘉木留芳》,以精湛的声乐技巧传递真挚情感,展现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卢嘉锡的心路历程与命运起伏,深刻展示了卢嘉锡“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罗阳》剧照。

《嘉木留芳》剧照。
10月13日,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的《大国之蓝》在西南交通大学上演,剧目生动塑造了周文渊、冯至远、马达、章若楠等一批科技工作者的鲜活形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

《大国之蓝》剧照。
10月15日,在西南科技大学展演的《大地之光》为此次汇演画上圆满句号。该剧聚焦地质学家李四光从事地质科研等工作的关键故事片段,围绕“第四纪冰川科学论辩、铀矿勘探、石油会战与地震预测预报”四大重要场景,深刻还原了这位科学大师深厚的家国情怀、卓越的科学人生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大地之光》剧照。
精神永续:厚植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巴蜀沃土
此次汇演活动的六部剧目以磅礴舞台叙事,借助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跌宕起伏的剧情与鲜活立体的角色之中,打造了一堂又一堂直抵人心的舞台思政课和青年学子的“必修课”。
省科协将以此汇演为契机,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方面,积极依托四川丰富的科技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联动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专业机构等单位,持续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优秀剧目的创作和展演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宣传活动,通过主题报告会、专题访谈、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等形式,阐释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让科学家精神在更多元的场景里、更广泛的群体中绽放璀璨光芒。(李博伦 四川科技报记者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