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基层动态 > 重庆 > 其他活动

“一稻济世,万家足粮”——重庆市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西南大学宣讲分团走进北碚区同源小学

2025-11-10重庆市科协本文被阅读过235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10月31日,北碚区科协联合重庆市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西南大学宣讲分团走进北碚区同源小学,开展“一稻济世,万家足粮——袁隆平院士的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活动由市科协指导,西南大学宣讲分团、北碚区科协承办,同源小学协办,西南大学宣讲分团林欣怡为全校近550名学生授课,响应国家科学教育战略。

  宣讲中,林欣怡以时间为轴梳理袁隆平的人生:从1930年在北京出生、动荡童年,到1939年迁渝成长,再到1953年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展现其精通英俄双语、擅长游泳和音乐的全面素养,引发学生惊叹。她还讲述袁隆平从教后质疑权威遗传学说、坚信孟德尔定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批判精神”。

  围绕“杂交水稻诞生”,林欣怡用通俗语言拆解科学原理。提及1960-1962年自然灾害时,袁隆平目睹饥困立下“让水稻成救命粮”誓言,让报告厅陷入安静;而团队逐穗检查1.4万多株稻穗,仅得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经历,经她以“大海捞针”比喻,让学生直观感受科研艰辛与“务实精神”。

  林欣怡还分享了1970年的故事:云南7.8级地震中,袁隆平团队冒余震守实验田;同年11月,助手在海南沼泽发现“野败”,培育出三粒不育种子。当讲到团队用近千品种做3000多个实验时,有学生感叹“成功要这么多努力”,科学家的毅力感染全场。

  活动尾声,林欣怡引用对袁隆平“专注田畴、逐梦无饥”的评价,鼓励学生惜粮探知,并带领学生齐读“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活动后,孩子们围拢分享感悟:“要像袁爷爷坚持梦想”“不浪费米饭了”。

  此次科学家精神宣讲进校园活动既是科学启蒙,也是精神洗礼,丰富了重庆科学家精神校园传播体系。西南大学宣讲分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动更多活动进校园,让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故事走进课堂,引导青少年以科学为翼、精神为灯,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好种子”。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