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美科学教育论坛在沪举行 共探科学教育改革发展
11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0中美科学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陈赛娟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主席阿兰•麦考马克先生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科学教育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分享”,中美两国科学教育界知名教授学者,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近百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美国30个州的50名美国科学教师代表及学者,围绕科学教育领域相关问题和成果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论坛分别以主旨报告、主题报告和专题论坛形式进行,并设有圆桌会议和科教活动参访等环节。
陈赛娟院士致辞(姚坚 摄)
科学与教育的结合是国家科技进步创新的起点
陈赛娟院士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由学科知识教育向人才素质教育转型与融合的新阶段,发展中的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致力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本次论坛基于中美两国科学教育发展,重在交流和展示。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在于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未来公民,这是实现国家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起点。这一切的实现在于教师,特别是科技教师。广大科技教师是科技教育活动实践和改革的直接承担者和参与者,因此提高科技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推进国家科技教育工作发展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韦钰院士作主旨报告(姚坚 摄)
韦钰院士以《中国科学教育改革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展望》为题,简要介绍了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强调了科学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报告着重介绍了2001年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这是一项在5~12岁儿童中实施的基于探究的科学教育项目。“做中学”项目一开始就明确了几项原则,把教育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设计,强调了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使课堂发生变化;在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对教师的培养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抓住学习科学发展提供的新机遇,用跨学科的转换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和支撑改革;用开放的态度实现科学界和教育界携手、国内外专家共谋,运用ICT技术来共享资源和经验。经过十年的努力,“做中学”实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教育标准的修订。韦钰院士从十年亲历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认识到,科学是最高层次的革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需要在科学和教育之间搭建桥梁,而且需要使科学研究成为嵌入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教育改革需要基于实证,需要基于科学研究。
“科学教育改革应迎接评判”
诺曼•莱德曼教授作报告(姚坚 摄)
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技术学院的诺曼•莱德曼教授简要介绍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中的承诺与挑战。他指出,在过去的120年中,美国对教育进行了几次重要改革,可以说是关于美国科学教育的改革。这些改革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界、家长、教师、学生等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不同利益和需求,这些改革所作的承诺和面临的挑战也总是强烈地受到当时的背景影响。
诺曼教授在报告中还对美国教育系统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概述。他指出,科学教育改革只有接受评判,改革的各种目标、挑战、压力才能被更好地理解。报告论述了美国多年来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视和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来自教育界对主题、过程和将科学理解为社会事业的关注。此外,报告还关注到其他一些改革重点,如探究式教育、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最近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最后,报告还阐述了影响改革目标和目标成功实现的因素——科学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
在11月17日进行的主题报告中,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教授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校区科学与数学中心主任阿瑟•艾森克莱福特博士、美国加州圣迭戈州立大学科学教育学教授阿兰•麦考马克博士、美国教师学会董事会成员教育学家凯伦•奥斯兰德博士、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组织执行主任珍妮特•卡尔森博士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亨利多利动物园教育总监伊丽莎白•迈克林博士等中美两国科学教育界知名专家,围绕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科教教师培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校外教育课程设置及科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8日上午的专题论坛分为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中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个分论坛,每个分论坛由21位中方代表和12位美方代表组成。在分论坛上,双方各有一位引导发言人围绕各自主题引出话题,随后中美双方各有3名发言人进行案例发言,围绕本国开展科技活动、科技教师培训及设计科学课程等工作中的实际项目和问题,向在座老师介绍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为促进中美两国协会间在科学教育领域更广泛的合作,论坛还举行了高层圆桌会议,就今后双方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探讨。
据悉,本届论坛共邀请发言人42人,其中大会主旨报告人2名、主题报告人8名、引导发言及案例发言人32名。大会论文集共收录大会发言摘要29篇及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评选的优秀论文摘要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