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媒体报道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报道杂志】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创赛“我的科学梦”主题报告会举行

2013-08-06中国报道江苏新闻本文被阅读过6698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中国报道江苏讯(记者 曹田心 梅琼)8月6日,在南京举办的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步入尾声。6日上午,大赛组委会在南京金陵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我的科学梦”主题报告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韩喜球博士,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平川教授给参赛的青少年选手做现场报告。

  龙乐豪院士是我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参与设计了被誉为“金牌火箭”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保持着百分之百的飞行成功记录。今年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龙院士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讲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国家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的心路历程。年幼的他因为家境窘迫,直到11岁才进入小学。面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龙院士从小就十分勤奋刻苦。用他自己的话讲:“基础不好,但是勤能补拙”。

  龙院士透露,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了20年,国家一共投入100多亿,完成了十次成功的载人航天。一发火箭的成本大约是两个亿人民币。不仅火箭的成本在国际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研制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同类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研制火箭的成本比我国要高很多。中国在航天方面花的钱不仅比发达国家低,与穷兄弟相比也更加经济。

  龙院士寄语在场的青少年学生:第一,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遥望深空,探索未来;第二,要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做人要知足,做事却要知不足;第三,要珍惜青春,全力完成好学业。

  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的韩喜球博士给大家带来了航海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说,海洋充满了神秘和刺激,但海洋科考的危险和艰辛却鲜为人知。2007年,韩博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助理在中国“大洋一号”第19航次考察的第二航段中,参与发现了西南印度洋脊上的首个海底烟囱,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的零的突破;在第三航段,她担任首席科学家,打破了海洋科考史上男性独霸天下的局面。

  作为一位优雅美丽的女科学家,韩博士把充满艰难险阻的海上科考用精彩温馨的图片表现出来。这些图片不仅反映了海上和海底精美绝伦的风景,还反映着科学家们在海上的多彩生活。照片巧妙地掩饰了点点酸辛,充满了温馨和快乐,蕴藏着韩博士对大洋科考深深的热爱。她希望更多的年轻学子投入到海洋勘探事业中来,一起为更好地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和开发海洋而奋斗。

  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孙平川博士,曾经是1982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高中数学组一等奖的获得者。谈起参加第一届青少年科创大赛的经历,孙教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当中:“我记得那时候大赛提供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还让我们这些孩子坐飞机上天转了一圈。当时大家都很激动。我激动得都吐了,很多其他小朋友也激动吐了!”他热情洋溢,幽默风趣的讲述引得现场听众笑声不断。孙教授说,他在各种很小的探索中形成了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习惯,习惯成了一种性格,成为一种强大的解决问题和创新的精神。

  报告会期间,三位科学家还回答了记者和现场小科学家的提问。孙平川教授在回答记者相关问题时说:“即使不能获奖,参加青少年科创大赛也开阔了眼界。我们青少年同学可以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参加这个大赛是值得鼓励的!”     

(作者:曹田心 梅琼)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